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风采

清明踏青养生指南——与春风同行的健康智慧

编辑:  时间::2025/4/7 9:06:50

专家简介

宋瑾,农工党党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药研究所副研究员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气清景明春意浓,正是踏青的好时节。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如何在清明时节顺应自然规律,既赏春光又养身心,让传统智慧为健康保驾护航。

春捂秋冻有讲究

《黄帝内经》里说“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春季穿衣讲究舒展透气。踏青时推荐“洋葱式穿搭”:内穿透气棉质衫,外搭防风外套,热了可系在腰间。尤其要注意保护后脖颈(大椎穴)和肚脐(神阙穴),这两个部位受凉易引发头痛、腹泻。外出踏青时可以随身携带装有艾绒的香囊,淡淡草药香不仅能提神醒脑,遇到小雨时还能驱寒除湿。

青团美食知节制

清明吃青团是传统,但糯米的黏腻容易滞胃。建议搭配陈皮普洱茶或大麦茶助消化,脾胃虚弱的朋友可以改吃艾草煮鸡蛋。踏青时如果有机会吃农家菜,推荐荠菜春卷、香椿炒蛋、凉拌马齿苋等时令菜肴,这些春芽生发之物最合肝木升发之性。记得备个保温杯装姜枣茶,既能暖身又可防春雨带来的寒湿。

起居有时顺天光

清明前后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晨起踏青宜选辰时(7-9点),此时阳气初升,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散步时试试“中医呼吸法”:吸气时展开双臂,呼气时缓缓放下,帮助疏泄肝气。若午后困倦,可闭目养神一刻钟,切忌贪睡过久反伤气机。晚上回家可用艾草煮水泡脚,或水中加生姜三片、花椒十粒,能驱寒除湿,通利关节。

舒筋活络有妙法

登山时保持“说笑不喘气”的节奏最养生。若感觉小腿酸胀,立即停下按揉这两个“天然充电桩”:足三里(膝盖外侧凹陷下四指)、承山穴(小腿后侧肌肉人字纹顶端)。随身带个巴掌大的按摩捶,休息时轻敲胆经(大腿外侧中线),既能缓解疲劳又能助阳气升发。中老年朋友记得带登山杖,上行时缩短握柄,下行时调长握柄更省力。

情志调和心自安

清明祭扫容易情绪波动,推荐两个中医解郁小妙招:随身带个柑橘类水果,清香醒神;登高时对着山谷喊山,可宣泄郁气。带孩子放风筝时注意:风筝线选棉质的防静电,放飞时配合深呼吸(吸气时拉线,呼气时放线),这种“呼吸导引法”也特别适合久坐的办公族。

清明是养生的黄金窗口。当我们走进自然,进行一场“天地大灸”——草木清香净化肺气,地气升腾温养阳气,鸟鸣泉响宁心安神。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这个清明,让我们用顺应自然的方式,把踏青之旅变成滋养身心的养生之旅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