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帮扶活动

【非凡十年】十年踪迹十年心 一路帮扶一路情——农工党北京市委“8+1”行动综述

编辑:  时间::2023/12/26 16:21:15

门头沟区是京西革命老区,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但由于山区广、平地少、各方面发展相对落后。2013年,北京市各民主党派重点支持门头沟区发展“8+1”行动正式启动。2023年12月26日,北京市各民主党派重点支持门头沟区发展“8+1”行动十周年纪念大会召开。十年来,在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农工党北京市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借助各方力量支持门头沟区在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社会建设等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市委会微信公众号“北京农工”推出“非凡十年”系列第二弹《十年踪迹十年心 一路帮扶一路情——农工党北京市委“8+1”行动综述》,专题展示新时代十年农工党北京市委助力门头沟区发展工作成果。

十年来,农工党中央、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高度关注并大力支持市委会“8+1”行动相关工作,多位领导亲自带队到门头沟区开展调研帮扶工作。

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王路、副主席焦红、副主席王金南、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邓蓉玲、原专职副主席龚建明到门头沟区青白口村调研,并出席农工党中央与全国政协提案委联合开展的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图为领导观看远程医疗系统演示。

农工党北京市委历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秉持打造带不走的“8+1”理念,坚持高位统筹,多次带队到门头沟区主动了解帮扶需求,精准谋划帮扶方案;坚持将帮扶地区所需与农工党市委所能紧密结合,整合各方资源,团结和带领各级组织、专门工作机构、社团等力量,以生态帮扶、医疗帮扶、公益帮扶、产业帮扶、文化帮扶等形式,积极开展各项精准帮扶工作;形成了“农工党名医工作室”等一批助推发展、普惠民生的精品项目17个,涉及金额达400余万元,受益万余人;建成“首都多党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农工党北京市委分基地”,持续开展帮扶工作,申报成为农工党中央社会服务基地,有力推动了门头沟区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提升了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书写了一部洒爱深山肝胆相照的时代篇章。

深化生态帮扶,助力绿色发展

“要全面开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北京建设新篇章,坚持门头沟区的功能定位和生态立区战略,加大自然生态和环境基础的改善力度,抓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抓手”。2023年7月,农工党北京市委主委王金南在首届永定河绿色发展论坛就如何推动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特别是推动门头沟区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思考。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主委王金南出席首届永定河绿色发展论坛暨2023年“全国低碳日”北京主场活动,为门头沟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出谋划策。

在这场论坛上,门头沟作为首都西大门、北京生态涵养大区,展现了京西地域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同时,也彰显了40万老区人民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区”发展战略的信心和决心。农工党北京市委始终致力于在“两山”理论转化、生态系统治理和百花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汇聚专家资源、实施一批合作项目、培养一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本土技术人才。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主委王金南围绕“集智聚力,共同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主题,与党员专家共同座谈研讨,为门头沟区未来发展献计出力。

市委会发挥生态环境领域人才荟萃的优势,坚持立足门头沟区的功能定位和生态立区战略角度,聚焦门头沟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廊道恢复和永定河生态修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借助“环境与健康宣传周”“新·好时政漫谈”等平台,先后组织生态环境、动植物保护等领域党员专家赴门头沟开展实地调研,形成一系列成果建议。依托政党协商、政协全会、议政会、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多个平台发声,多种渠道助力,用真知灼见为门头沟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助力门头沟努力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集约高效、科技创新引领驱动、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新路径,推动“两山”理论在京西大地形成更多生动实践。

农工党北京市委组织生态环境、动植物保护等领域党员专家前往门头沟区开展生物多样性调研,为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指导。

暖“心”义诊,医疗帮扶送健康

“以前看病要开30公里的车出山,平时有一点小毛病我们都选择忍了”,雁翅镇青白口村村民王金玲说道。门头沟区许多村庄山高路远,群众下山就医不便,有些群众小病医治不及时,生生拖成了大病。村民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现实困境,也成了“8+1”行动中健康扶贫难啃的“硬骨头”。

为解决这一难题,早在2012年,市委会便组织党员为清水镇、雁翅镇、妙峰山镇等地卫生院捐赠了总价值200万元的8辆医疗巡诊车并配备医疗设备,为深山区村民构筑了一道生命线。多年来,医疗巡诊车已出车6000余车次,里程数达21万多公里,服务总人次超过7万。

捐赠的巡诊车在工作。

现在,地处门头沟区雁翅镇大山深处的青白口村村民们不出村就能享有医疗专家门诊,这得益于村里“农工党名医工作室”的设立和“康养驿站”项目建设。

“农工党名医工作室”是农工党北京市委在“8+1”行动帮扶门头沟区中探索形成的社会服务品牌项目。依托农工党医药卫生界别优势,市委会先后在军庄镇、雁翅镇、青白口村设立了“农工党名医工作室”,定期组织专家开展义诊、健康咨询和基层医生带教活动,方便了地区群众看病就医,提升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带动了学科建设,培养了本地医疗人才。连续多年,先后出诊专家近百人次,受益群众近3000人次。

农工党党员在青白口村“农工党名医工作室”义诊。

后续,根据青白口村的实际需要,在持续开展“农工党名医工作室”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农工党北京市委建设了“康养驿站”项目,想方设法解决医疗资源不足问题,组织党员资源捐赠了价值48万元的“胶囊医院”“行走的医院”系统含全科医生助诊包等智慧医疗设备。

农工党北京市委发起捐赠的胶囊医院。

2022年,升级开通“看病180”健康服务平台,助推区域医疗健康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础健康服务均等化。在青白口村提供远程专家门诊挂号量1200余人次,医生工作站建档900余人次,测量血压、血糖、血氧1800余人次,心电检测、心电协诊180余人次,组织村医优才计划培训50次。

农工党北京市委组织党员专家到门头沟区开展中医儿科专业与新生儿科专业提升项目调研。

“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像我爷爷这个胃肠病,如果按照以前得跑去城里,得花费四五个小时的路程。自从农工党名医工作室的专家们来了我们当地医院,不仅方便我们老百姓看病,而且医疗质量提高了很多,我们很放心、很满意。”患者家属激动地说。

在帮扶实践中,市委会还探索出了“基地+名医工作室+康养驿站”的帮扶模式,村民们不出村就可以看上城里的专家号,享有了优质医疗资源。

村医携带“行走的医院”全科医生助诊包前往村民家中进行健康服务。

下一步,在原有帮扶项目基础上,市委会将继续开展“蒲公英·智慧医疗乡村行”项目,将智慧医疗覆盖雁翅全镇。

倾“情”相助,危难时刻守望相助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危难之际,农工党北京市委急门头沟区之所急,根据青白口村疫情防控工作和实际需求,组织党员捐赠价值约3万元的口罩、消毒液等急需防疫用品,大米、面粉、食用油、牛奶、面包、方便面等食品和生活用品,第一时间送到村民手中,以实际行动支持帮扶村抗击疫情。针对抗疫力量不足的情况,门头沟区工委主动组织党员到社区一线参加值守、核酸检测工作。

2023年7月末,台风“杜苏芮”致使北京地区出现连续强降雨,进而出现洪涝灾害,门头沟地区受灾严重。在得知门头沟地区遭受洪灾后,农工党各级组织和领导高度重视、迅速行动。

为支持门头沟区灾后重建,农工党中央、农工党北京市委、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向青白口村捐款捐物。图为农工党中央和北京市委会领导及部分骨干党员出席捐赠仪式。

农工党中央协调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向门头沟区慈善协会捐款15万元,定向用于门头沟区雁翅镇青白口村赈灾和灾后重建。农工党北京市委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协调联系各级组织、专门工作机构及社团,克服通讯不畅、交通不便的不利条件,积极捐款捐物,以最快速度将救灾物资送到灾区一线,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热心党员以多种形式积极支援灾区:联系协调专业救援队伍前往门头沟灾区,累计救援转移群众1100余人;组织动员多名医生到潭柘寺镇鲁家滩村卫生室进行巡诊,为受灾群众提供医疗帮扶。

青白口村村民排队领取救灾物资。

据不完全统计,农工党北京市委协调各方资源向门头沟区捐款捐物总价值人民币131万余元,其中捐款66万余元,捐物价值65万余元。

造“血”给力,产业帮扶见成效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着“8+1”行动的不断深入,农工党北京市委将精准帮扶的着力点放在了用科技兴农、以产业创收上,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2018年,农工党北京市委与门头沟区雁翅镇青白口村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这个地处京西燕山山脉深处的小村落居住着几百户以果树种植为业的村民。“酒好也怕巷子深”,为了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助力当地群众农特产品增产增收,农工党北京市委借助网站、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加大对当地农特产品的推广宣传,积极牵线在超市建立销售门头沟区农特产品的帮扶专柜,号召党员参与消费帮扶,连续多年帮助青白口村销售苹果千余箱,价值超过15万元。

依托微信公众号发动党员参与消费帮扶。图为市委会设计制作的宣传海报。

在发挥自身医疗资源优势的同时,市委会还积极拓宽视野,充分调动农林科技领域专家的优势,开展科技助农帮扶项目,先后围绕清水镇中草药种植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提升、助力经济薄弱村帮扶等项目,多次组织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农工党专家到相关镇、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具体需求,共商发展方向,确定帮扶重点,力争发挥党派专家资源优势,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农工党北京市委组织党员专家赴门头沟区开展中草药帮扶项目调研。

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帮扶,农工党市委努力打造带不走的“8+1”。

扶“智”有招,文化帮扶显魅力

春节前夕的青白口村到处都洋溢着喜庆氛围。

来自北京东方书画研究会的书法家们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一个个“福”字挥笔而就,一幅幅寓意吉祥的春联在行云流水间新鲜出炉,满载着祝福与希望的“福”字和春联陆续送到村民手中。大家高兴地挑选对联,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现场一片喜庆祥和景象。

农工党北京市委组织北京国际医药促进会、北京东方书画研究会赴门头沟区雁翅镇青白口村开展迎新春送医疗送文化下乡活动。

“这都属于私人定制,我挑了4个福字,3副对联”,现场的村民兴奋地说道,“感谢你们专门来给我们写春联、送福字,增加了过年的意义,年味儿更浓了。”

这一幕正是农工党北京市委春节前夕文化下乡活动的缩影。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激发内生动力的精神基础。在推进“8+1”行动中,农工党北京市委满足农民群众既要鼓起“钱袋子”、又要活起“脑壳子”的需求,多次组织下属社团——北京东方书画研究会的书画家到门头沟区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即使是疫情期间难以现场开展活动,也为村民们送去了新春年画。

农工党北京市委组织党员前往门头沟区雁翅镇青白口村开展迎新春送医疗送文化下乡活动。

同时,组织党员资源,开展了红色图书捐赠活动,助力石龙开发区红色书屋建设,越来越多的村民利用空闲时间走进书屋,了解和学习法律、政策、种养知识、医疗常识等,在阅读中“提智”“提技”,点亮幸福新生活。

今年是“8+1”行动十周年,打造带不走的“8+1”已成为八个民主党派北京市委和中共门头沟区委的共同心声。农工党北京市委已将“8+1”行动列入市委会五年规划重点工作,并写入市委会社会服务工作制度。

下一步,在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农工党北京市委将进一步健全“8+1”行动工作体系和机制,充分发挥首都多党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农工党市委分基地平台作用,充分调动全市党员参与的积极性,注重挖掘培养使用骨干力量,持续深化同农工党中央、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门头沟区的合作沟通联系,在原有项目上持续发力,在拟承接的新项目中充分调研沟通,提升靶向聚焦能力,力争在推动门头沟区高质量发展中找准路径、取得成效、惠及群众,进一步提高“8+1”项目效能,做强带不走的“8+1”,擦亮“8+1”这个首都多党合作金字招牌。


分享